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简明史

July 21, 2025

编程语言的历史。

1946年:Plankalkul的诞生 Konrad Zuse于1946年开创性地设计了Plankalkul,作为首个高层次编程语言的典范,尽管当时并未获得广泛接纳。Plankalkul标志着计算机编程思想的初步成形,其工作虽显孤立,却为后续的编程语言设计理念提供了宝贵的启示,展示了如何通过抽象的程序结构超越机器代码的局限。

1949年:Short Code的问世 Short Code被视为首个应用于电子计算机的语言,尽管仍需手动编译,但它标志着从纯粹机器代码向高级语言过渡的关键一步。尽管此时期的编程工作依然复杂且耗时,但Short Code为自动编译器的后续开发奠定了重要基础。

1951年:Grace Hopper与A-0语言 Grace Hopper作为编译器技术的先驱,其工作极大地推动了自动编译技术的发展,减轻了手动编写机器代码的重负。A-0语言为后续的高级编程语言设计铺设了基石,显著提升了代码编写与执行的效率。

1957年:FORTRAN语言的引入 FORTRAN(FormulaTranslation System)的诞生标志着高级编程语言的成熟。该语言专为科学计算与工程应用设计,极大地简化了编程流程,使得数学公式能够直接转化为可执行代码。通过引入子程序和模块化设计,促进了编程思想的革新。

1958年:LISP语言的开发 LISP由John McCarthy于1958年开发,是首种面向符号处理与人工智能研究的语言。LISP的最大贡献在于引入了递归与动态数据结构(如列表),这对后续的人工智能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,至今仍在机器学习与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。

1959年:COBOL语言的诞生 COBOL(Common Business-OrientedLanguage)专为商业数据处理而设计,旨在实现跨平台的编程标准化。COBOL为早期的银行、政府及企业应用提供了强大支持,即便在今日,仍广泛应用于众多遗留系统中。

1960年:ALGOL60与结构化编程的起源 ALGOL60作为首个广泛采用的结构化编程语言,为现代语言如Pascal[39]、C及其衍生语言奠定了坚实基础。ALGOL60引入了块结构与递归函数,推动了程序模块化设计的发展。

1964年:BASIC语言的出现 BASIC由John Kemeny和Thomas Kurtz于1964年为教学与初学者设计。其简洁性使得计算机编程更加普及,尤其在1970年代与1980年代的微型计算机上广泛应用。

1970年:Prolog与逻辑编程的兴起 Prolog的诞生标志着逻辑编程领域的崛起。作为一种基于形式逻辑的编程语言,Prolog主要应用于人工智能、自然语言处理及专家系统。Prolog引入了基于规则的推理系统,为解决复杂逻辑问题提供了有力工具。

1972年:C语言的开发 C语言由Dennis Ritchie于1972年开发,是现代编程语言体系中的核心之一。C语言以其简洁、高效及灵活性著称,同时提供对低级系统操作的直接访问,使其成为系统编程的首选。C语言的设计对后续众多语言如C++、Java及C#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
1980年代:面向对象编程的兴起 1980年代,面向对象编程(OOP)理念获得广泛关注,Smalltalk与C++成为这一编程范式的重要代表。OOP通过类与对象封装数据和行为,显著增强了程序的模块化、重用性及维护性。

1990年代:互联网与脚本语言的繁荣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,编程语言经历了显著变革。1995年发布的Java提供了跨平台能力,通过Java Virtual Machine (JVM)实现了“一次编写,处处运行”的理念。同时,JavaScript的推出推动了客户端Web编程的发展。此外,Perl、PHP及Python等脚本语言也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,成为Web开发与自动化的重要工具。

2000年代:Python凭借其简洁性与强大的库支持,在数据科学、机器学习与自动化领域崭露头角。Ruby、PHP等语言则在Web开发中占据重要地位。Swift、Rust及Go等现代编程语言在安全性、并发处理及性能优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。随着多核处理器与分布式系统的普及,并行编程与函数式编程(如Haskell、Erlang)日益受到关注。